在电子管和晶体管时代,收音机是电子设备领域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程度最早,也最完备的一个产品。
五十年代,因为电子管的国产推动了国产收音机的发展。六十年代,晶体管国产而推动了半导体收音机生产,也开始大量生产印刷电路板。
香港也是在六十年代,凭借人力成本优势,组装日本和美国的“原子粒”收音机,也就是半导体收音机,开始电子产业的。
改革开放之后的1980年10月22日,电子部牵头,南京熊猫电子和深圳京华电子租用华强北一个仓库,引进日本ntec的散件,组装出特区第一部收录音机,具有调频、调幅四波段收音,单卡座放音录音,内置电池与外插电源等功能,产品一出厂就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而现在是1979年,王鹏将自己的产品设计图交给了无线电厂,还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生产出来。
因为,制造生产随身听的元器件是产品研发的瓶颈,无线电厂有了图纸,实际也只是有了一个研发的方向,真正地要做出来还牵涉到设备、材料、技术等问题。
这也算是王鹏给他们的一个考验吧,并且,这也是一个阶段性产品。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收音机和收录机在集成电路带来的浪潮中,肯定会受到cd和p3的激烈冲击,最后更是被智能手机收割了一切消费电子功能,变成了鸡肋般的产品。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后续的路更难走,技术进步不是那么容易的,研发方向是一个问题,技术是一个问题,材料更是问题,那么这里面还牵涉到巨量的资金。
因此,阶段性的成果一方面是锻炼队伍,另一方面产生的资金也是对后续的研发强有力的支持。
王鹏就是想通过不断地提供产品需求,让无线电厂不断地走在时代的前列的。
对于其中的技术含量王鹏是一清二楚的,并且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包括材料明细,就是不知道无线电厂能不能将这款产品实现量产?
收音机是电子技术进步的活标本。
它经历了从奢侈品到必需品再到收藏品的演变,也经历了技术上的四次演变,从矿石检波器、电子管、晶体管、一直到集成电路,在国内的发展更是崎岖坎坷。
1920年,上海《东方杂志》刊文介绍了当时问世不久的真空管收音机,《申报》也对无线电广播常识进行了宣传。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把一套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由美国运抵上海,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英文报《大陆报》合办奥斯邦电台。
投资方是一位曾姓的旅日华侨,当时设想的商业模式是靠卖收音机赚钱。
12月19日,大陆报发布了头条,上海很快就要有radio了!
1923年1月23日20时,奥斯邦电台在广东路3号大来洋行顶楼正式对外播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赌石之财色无双 剑仙的现代生活 庶女为后 重生1976,从送来知青媳妇开始! 老婆是反派?系统要我搞纯爱! 不是派出所吗怎么去刑侦了 倒霉穿越者:误入小说世界 海洋领主:从掷骰子开始收获翻倍 让你当舅舅,你把外甥培养成大佬 卖爆辣烤翅,地点竟在肛肠医院 我家动物园通大唐,爆宠小兕子 站着 斩妖灭鬼,从高中开始 沪上谍影:我靠卧底成财阀 问天之江山如画 倒霉侦探之哪壶不开提哪壶! 乐于助人,美女总裁夸我好棒 退婚才知我是剑尊,宽衣为奴有何用 为吸一口龙气,我娶了大炎第一女杀神 请叫我品红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