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百科 » 正文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015-02-16 18:40:17 168浏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药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传统认为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与作用。常见如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胶囊,茯苓粉,茯苓饼等。

基本信息

别名

茯苓,获灵,伏苓,松薯。

来源产地

茯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都有收载。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cm。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云南等地。

采收炮制

多于7~9月采挖根部洗净,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茯苓块”。

性状性味

茯苓皮:为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松软,略具弹性。

赤茯苓:削去皮之后的淡红色茯苓块,呈块片状,大小不一。

茯苓块:削去赤茯苓后的内层白色茯苓块,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神:茯苓块中间有细松根穿过的茯神,又称抱木神。

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与作用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化学成分

茯苓菌核主要含β-茯苓聚糖占干重约93%,乙酰茯苓酸,茯苓酸。此外尚含麦角固醇、胆碱、组氨酸及钾盐等。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以25%茯苓醇浸剂0.5g/kg,连续5天腹腔注射于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五苓散或茯苓的醇浸剂灌胃,对正常大鼠也有利尿作用。而茯苓煎剂及醇浸剂给兔灌胃却无利尿作用。在输尿管瘘犬的慢性实验,也未见对尿量和尿钠排泄有明显影响。关于茯苓利尿作用的报道可能由于实验条件不同致使结果不一致。

2.镇静作用

茯神煎剂腹腔往射,能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过度兴奋作用。茯苓煎剂小鼠腹腔注射对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有明显的协同。

3.抗肿瘤作用

将茯苓聚糖的结构改造为茯苓次聚塘时.对小鼠肉瘤的抑制率可达96.88%。茯苓菌核甲醇提取物对12-0-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酰诱导的小鼠二阶段皮肤癌形成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TPA诱导的耳水肿。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含有茯苓复方(党参、白术、茯苓)煎剂内服能使自然玫瑰花结形成率及植物血凝索诱发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尚能显著增加血清LgG含量。表明其有促进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含量。茯苓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力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6.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茯苓水、乙醇及乙醚提取物在体外试验能使实验动物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茯苓素可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小鼠心肌的摄取。

临床应用

1.治疗水肿

茯苓饼干治疗30例水肿患者,其中20例为非特异性水肿,10例为器质性疾病(心、肾病)所致的水肿;成人每次食8片(每片含生药35g)每天3次,儿童减半,一周为一疗程,停用其他利尿药,结果:显效23i例,有效7例,器质性疚病水肿般在服饼干后第二天尿量增加,一周左右排尿出现高于正常值的蜂值此后浮肿明显消退,非特异性浮肿患者,服饼干后一周,尿量始明显增加,此后浮肿渐趋消退。据观察,茯苓饼干的疗效比同等剂量的水煎液满意。

2.治疗急性肾炎

五苓散加白茅根治疗急性肾炎38例。结果:痊愈36例,显效2例,水肿消退时间多数在10天之内,小便转阴时间多数在15天以内。

3.治疗肿瘤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临床应用3年多,治70例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有单独使用,也有配合化、放疗及手术治疗,茯苓多糖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改善症状,保护骨髓,减轻放、化疗的反应,提高鼻咽痛放疗的疗效。

4.治疗心悸

以茯苓60g为主,配伍生脉散等治疗心悸14例,治愈8例,好转5例,无效1例。

5.治疗斑秃

茯苓烘干研细末,每服6g,每日2次,或于睡前服10g。并同时外用配酊剂(补骨脂25g,旱莲草25g,200ml75%l酒精浸泡)1日数次涂患处,治疗斑秃8例,均在2个月内治愈,未出现副作用。

传统应用

1.小便不利,水肿胀满

本品甘能补脾,淡能渗泄,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 补而不峻,利而不猛,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各类型之水肿证。用治水湿停滞,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常与桂枝、白术、泽泻配伍,如《伤寒论》五苓散;若肾阳虚衰,寒水内停之水肿,与附子、白术生姜合用,如《伤寒论》真武汤;脾肾虚寒,水湿内停所致腹胀身肿,小便不利,常与白术、猪苓、腹皮配伍,如《证治准绳》茯苓导水汤;若阳虚气化不行,四肢皮肤肿盛,与防己、黄芪、桂枝、甘草合用,如《金匮要略》防己获冬汤;用于阴虚小便不利,水肿证,与猪苓、泽泻、阿胶合用,如《伤寒论》猪苓汤;身肿腰以下为甚,闷腹胀者,以之与白术、附子,厚朴等同用,如《济生方》实脾饮;若水湿郁遏,形成水肿身热,大便干燥者,与木通,椒目,商陆相伍。如《济生方》疏凿饮子。

2.痰饮眩悸

脾为生痰之源,本品既健脾又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对于水饮停于胸胁,症见胸胁胀满,目眩心悸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伤寒论》冬桂术甘汤;治心胸中有停饮宿水,与人参、枳实、橘皮同用,如《外台秘要》茯苓饮;若痰饮停于胃,症见呕吐、眩晕、心悸者,与半夏、生姜同用,如《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3.脾虚泄泻

本品既能健脾补中,又能渗利水湿而止泻。用于脾胃虚弱之便溏、泄泻,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尤宜于脾虚湿盛久污,配以白扁豆、薏苡仁、山药等合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4.心悸怔仲,失眠健忘

本品既能益心脾而宁心,又能交心肾而安神。对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常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同用,如《济生方》归脾汤及《世医得效方》益荣汤;治痰饮蓄于心胃之怔忡不已,与半夏、橘皮、沉香合用,如《世医得效方》茯苓饮子;若属心肾不交的惊悸失眠,可配伍首蒲、远志等药可收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之功,如《医学心悟》安神定志丸;情志怫郁不眠,心悸等证,以茯神、香附同用,如《沈氏尊生书》交感丹;又有以沉香佐茯神研末为丸,人参汤送服治疗心神不安,恍惚健忘及心悸,如《百一选方》朱雀丸。

5.带下淋浊

本品渗湿带,利水通淋。对于湿毒或湿热所致的带下,可与黄柏、车前子、泽泻等同用,如《世补斋不谢方》之止带方;用治膏淋,与萆薢、石韦、黄柏等同用以清利湿热,分清别浊。如《医学心悟》萆薢饮;若湿盛所致的小便白浊,如《仁斋直指方》用本品为末,米汤调下。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水煎服10~15g。

不良反应

茯苓的温水浸提液灌服及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分别大于1000mg/kg和2000mg/kg。